“營改增試點,電梯安裝業務稅率從3%提高到11%,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微利’行業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去年12月23日,在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一屆六次理事(擴大))會上,迅達、奧的斯、日立、通力等眾多電梯企業的老總們都“坐不住”了。
促進會副會長、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總裁萬忠培也深有同感:“營改增”試點以后,以人工勞務為主的電梯安裝業務稅負大幅攀升,企業難堪重負!行業“壓力山大”!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電梯已經成為人民群眾使用量最多、受眾面最廣的代步工具,電梯產業也成為競爭激烈、快速增長的行業。但在2016年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制改革試點后,這個行業卻遭遇了不小的麻煩,行業企業頻頻“大吐苦水”。
如何解決營改增之后,電梯安裝與維保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陣痛”,成為全行業的焦點問題。
電梯行業的“痛點”
去年5月1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全面推開,這次涉及5000億元以上稅收、千萬戶納稅人的復雜稅制改革,被譽為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其艱巨性和復雜性可想而知。
如今改革已滿一周年,改革之初政府承諾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如何兌現,成為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曾經公開表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周年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事實上,營改增后也確實取得了規范稅制、減輕稅負、促進發展的顯著成績。
但是,營改增試點直接涉及近100個細分行業,要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又談何容易,掛一漏萬在所難免,電梯安裝行業就遭遇了稅負不減反增,不幸“中槍”。
由于電梯行業具有在工地現場完成設備安裝業務的特點,長期以來形成了制造商(或代理商)與用戶分別簽訂設備合同和安裝合同的模式。
“安裝業務在繳納營業稅時,按業務歸屬適用建筑業對應的稅率為3%,營改增后歸屬于建筑業的增值稅稅率為11%?!鄙虾H怆娞萦邢薰矩攧湛偙O王偉翔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營改增后,電梯安裝行業的稅負壓力明顯加重。
而稅負加重的后果,就是轉嫁壓力——漲價。
但更讓王偉翔發愁的是:“電梯安裝和維保企業在市場上處于劣勢地位,想通過稅負壓力的傳導,讓居于‘甲方’地位的房地產商讓利,幾乎是不可能的?!?
協會為行業“陳情”
“電梯安裝與維保行業關乎質量、關乎安全?!睋袊胤N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秘書長王曉雷透露,目前,我國的電梯制造企業有將近600家,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率不高,對稅負的增加極其敏感。
王曉雷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電梯安裝時提供人工勞務為主的作業過程,企業可用于進項抵扣的項目很少。所以,如果營改增“紅利”變“負擔”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等待行業的只能是“消亡”或者走向“劣幣驅逐良幣”的極端。
更糟糕的是,“劣幣”所造成的安裝和維保質量下降,最終后果將是消費者用生命安全進行“買單”。
國務院參事、中國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促進會會長張綱認為,此事影響重大,不僅直接關系到電梯行業的健康發展,還關系到稅制全面改革的預期效果,甚至影響著中央政府對企業的鄭重承諾。
張綱立即致信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反映這一重大而緊迫問題。他在信中肯定了營改增試點后取得的顯著成效,但同時也指出了因行業特殊性遇到稅負不降反增、繳稅程序復雜而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的情況,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合理可行建議。
國家稅務總局領導迅速作出積極回應,邀請促進會秘書長會同電梯行業代表交流溝通,直接聽取電梯行業反映在稅制改革后遇到困難和問題,商研解決的途徑。
“小補丁”解決大問題
今年4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關于進一步明確營改增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明確提出:自5月1日起,一般納稅人銷售電梯的同時提供安裝服務,其安裝服務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電梯安裝和維保行業稅率終于從11%的高點降了下來。
“這個文件來得及時,電梯行業擺脫了稅改后稅負不降反升的困境?!蓖鯐岳讓Υ嗽u價說,這份“補丁文件”十分重要,及時為電梯行業排了憂、解了難,讓更多企業分享到了全面增值稅時代的改革紅利,也讓促進會實實在在地幫助電梯企業和行業解了燃眉之急。
事實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一年間,除了營改增主文件外,財稅部門后續出臺了超過40份法規和“補丁文件”,及時解決了稅務機關和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降低了相關行業的實際稅負。
“這一利好政策傳出后,獲得了電梯行業的一致好評?!蓖鯐岳渍f,稅率的降低將直接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釋放企業活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穩增長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