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熱潮下,伴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可再生能源供熱納入了區域能源發展總體戰略與規劃。 “實現清潔供熱,是我國目前及未來的重大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熱電聯產也成為了可再生能源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生物質能源的最佳發展方向。”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聯盟理事長陳小平在近日召開的“2018中丹可再生能源清潔供熱高峰論壇”上表示,生物質能清潔供熱在中小型區
探索不依賴補貼的運營模式
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在采訪中說,近年來,我國生物質發電的年發電量約為800億度,占我國年總發電量的1.4%,雖然占比有限,但從環保、民生角度來看,生物質能源產業不可或缺。
據了解,建設一座25兆瓦的生物質發電廠(熱電廠),每年可消耗農林剩余廢棄物30多萬噸,按300元/每噸收購價計算,每年可形成9000萬元的生物質收購市場,民生、環保意義重大。
毋容置疑,我國生物質能源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18年第一季,我國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99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75萬千瓦,同比增長24%;一季度生物質發電量達到17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1%,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不過,在張大勇看來,盡管行業發展勢頭喜人,但是必須認識到,我國生物質能源行業主要依賴發電及政府補貼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企業收入,約有50%來源于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他認為,生物質發電退補是趨勢,業務單一、低效、低附加值及依靠國家政策紅利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用,單純依靠補貼的生物質能源企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張大勇介紹,我國生物質能源行業發展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盈利模式還在持續探索。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等,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成本逐年上漲,項目盈利水平逐漸下降。我國有關生物質發電、供熱等的排放標準未明確,一些地區的項目審批存在困難等,都給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大挑戰。
“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要向高能效、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發展,行業要盡快探索創新出減少補貼依賴,甚至不依賴于補貼的商業運營模式。”張大勇說,生物質能源產業涉及廢氣、廢水排放等,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督,行業、企業也要加強自律,保持信息透明,與周邊居民良性互動,從而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向綜合能源服務方向升級
與會專家表示,未來,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應由單一的生物質發電向生物質能熱電聯產或生物質供熱(冷)方向轉型發展,在此基礎上,再向綜合能源服務方向升級發展,探索提供電能、熱能及相關的增值服務等,例如為用戶提供設施優化解決方案。
以供熱來講,當前,我國明確支持發展生物質能供熱,根據相關指導意見,到2020年,生物質熱電聯產裝機容量超過1200萬千瓦,生物質能供熱合計折合供暖面積約10億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約3000萬噸。
“為此,要大力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張大勇表示,未來,生物質能源要多供熱,少發電,要向供熱為主、發電為輔的運營模式發展。從自身特性,以及國外的應用實踐來看,生物質能源在中小型區域民用、工業供熱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發展熱電聯產,實現清潔供熱,是生物質能源產業最優的發展方向。在這一方面,世界上能源效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丹麥,已有可借鑒經驗。
目前,丹麥63%的家庭是區域供熱,約60%的電力來自效率高達92%的熱電聯產。使用熱電聯產發熱和發電,其整體能源效率遠高于分別發熱、發電——效率可高達85-90%,與單獨發熱、發電相比,可節約30%的燃料。“區域供熱和熱電聯產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丹麥綠色轉型的一個關鍵因素。”丹佛斯供熱事業部中國亞太及印度區總裁、丹麥區域供熱委員會中國分會主席于泳溟告訴記者,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生物質能源項目。他還介紹,丹麥目前已經實現了按需供熱、按平米收費。
張大勇說,在我國,生物質能在清潔供熱、大氣污染防治、精準扶貧等問題方面,將有新的更大的作為。生物質能源行業要加強與能源、財政、價格、生態環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促進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供熱(冷)加速發展。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